基于代理理论的治理者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文萃集 人气:6.96K
基于代理理论的治理者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摘要:代理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权衡所有者和治理者的关系,做出最优的制度安排及规划,促进治理者努力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效率的理论。基于代理本钱的存在,所有者根据相应的有效指标对治理者的经营状况进行业绩评价,以此针对治理者的行为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核心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以最大可能减少代理本钱,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终极达到企业的所有者和治理者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代理理论;业绩评价;激励机制
  
  一、代理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一般分析
  
  我们这里所说的业绩评价只是指所有者对于治理者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审核,并不包括企业对于整个公司经营运作的各个题目,以及治理者对下属经营单位经营状况的评价,由于后者更多的侧重于企业发展评价分析,那将是一个企业的长久战略题目。在此我们只讨论针对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代理本钱,从而对治理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存在必要性这一题目来进行分析。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委托代理关系中,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代理人的潜能,能否终极使委托人目标利益最大化。根据代理理论,设计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使委托人尽可能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代理人的实际工作和努力水平。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如我们所知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单一的运用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发展到现在的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这是业绩评价的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处于代理理论中的代理人的活动很多并不能依靠财务指标予以量化,因此代理理论的存在对非财务指标进进业绩评价体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且,基于代理理论的治理者业绩评价,单纯的使用财务指标如投资收益率、每股收益将会导致治理者以放弃长远利益而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财务指标具有可以定量化便于操纵的特点,但面对其缺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有其补充的必要性。
  2.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代理者的赏罚必须基于科学公道的业绩评价,不然就很可能导致目标的扭曲和评价的不公允。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在业绩评价过程中很可能展开一场博弈的较量,这样,对于委托人来说,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是充分发挥治理者才能的有效保障。
  3.激励的基础是制度的设计。对于治理者的激励机制终极落实到制度的设计上。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可能在事前签订一个完全合同来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再加上代理人行为的不可观察性,使得委托人很难监视代理人,监视效果差且本钱高。因此只能从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进手,建立一套既能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的机制。
  
  二、代理理论在治理者业绩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题目
  
  对于企业整体的业绩评价存在着很多的题目,如业绩评价与战略脱节,业绩评价体系不完全,预算评价与考核脱节等等。我们这里讨论对于治理者的业绩评价,与企业整体的业绩评价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对治理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假如把企业运营的很多不可控因素包含在其中,在发生这些状况的时候还按照原来的指标对治理者进行评价是不公平的;同样,对于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改善并不一定与治理者的经营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或其他与财务利润相关的活动产生,这样以企业的战略业绩评价治理者的业绩就会导致无谓的激励。因此,对于治理者经营业绩的考核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面对的题目:
  1.信息不对称。对于代理理论给企业经营治理带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很多的治理者为企业的经营运作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客观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却无法在股票的价格中体现出来,另外,很多经营治理者只注重短期行为,做出对企业的`长远目标产生巨大影响的决策,对于所有者在短期内无法识别其经营优劣。非财务指标进进评价体统,给业绩评级增加了很多的客观性因素,但非财务指标还有待于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并且在一些企业非财务指标的选用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素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