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文萃集 人气:2.97W

论文提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将毕业论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构建搭建起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阅读查看。

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10

1 引言 10-14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0

1.2 研究意义 10-11

1.2.1 理论意义 10-11

1.2.2 实践意义 11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1-12

1.4 结构安排 12-14

2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14-20

2.1 文献综述 14-17

2.1.1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研究 14

2.1.2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14-16

2.1.3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趋势和方向的研究 16-17

2.2 研究方法 17-20

2.2.1 企业战略分析基本方法介绍 17-19

2.2.2 方法的适用性 19-20

3 X公司背景介绍 20-25

3.1 X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20-21

3.2 X公司经营模式 21-23

3.3 X公司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23-25

4 X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25-32

4.1 X公司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25-29

4.1.1 政治要素 25-26

4.1.2 经济因素 26

4.1.3 社会因素 26-28

4.1.4 技术因素 28-29

4.1.5 PEST模型分析总结 29

4.2 基于“五力”模型的竞争条件分析 29-32

4.2.1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 29-30

4.2.2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程度 30

4.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0

4.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0-31

4.2.5 替代品的威胁 31-32

5 X公司的SWOT分析 32-43

5.1 企业机遇分析 32-35

5.2 企业威胁分析 35-38

5.3 企业优势分析 38-40

5.4 企业劣势分析 40-42

5.5 X企业的SWOT分析总结 42-43

6 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X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43-53

6.1 战略目标及制定思路 43-44

6.2 公司层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 44-47

6.2.1 优化供应链体系,成立物流公司 44-45

6.2.2 优化组织结构,拓展商品品种横向拓展 45-47

6.3 业务层战略——成本领导战略 47-50

6.3.1 优化商品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47-49

6.3.2 加大信息化投入,重视信息化建设 49

6.3.3 优化物流配置,降低成本 49-50

6.4 职能层战略 50-52

6.4.1 生产与经营战略 50-51

6.4.2 财务战略 51

6.4.3 人力资源战略 51-52

6.5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2-53

6.5.1 组织保障 52

6.5.2 技术保障 52-53

7 总结与展望 53-54

参考文献 54-56

  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6-9

ABSTRACT 9-13

图表索引 19-24

第1章 绪论 24-66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24-32

1.1.1 选题依据 24-27

1.1.2 研究背景 27-32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32-57

1.2.1 总体报酬及相关研究 32-42

1.2.2 工作满意度及相关研究 42-46

1.2.3 敬业度及相关研究 46-52

1.2.4 工作绩效及相关研究 52-56

1.2.5 工作特征及其模型 56-57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57-59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58-59

1.3.2 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 59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59-62

1.4.1 研究内容 59-60

1.4.2 研究方法 60-61

1.4.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61-62

1.5 主要工作和创新 62-66

1.5.1 主要工作 62-63

1.5.2 创新之处 63-66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66-82

2.1 相关概念界定 66-73

2.1.1 非国有企业 66

2.1.2 总体报酬 66-68

2.1.3 总体报酬感知 68-69

2.1.4 工作满意度 69

2.1.5 员工敬业度 69-71

2.1.6 工作绩效 71-73

2.1.7 工作特征 73

2.1.8 个人-工作特征匹配 73

2.2 理论基础 73-81

2.2.1 现代激励理论 74-78

2.2.2 社会交换理论 78

2.2.3 美国薪酬协会第二代总体报酬模型 78-79

2.2.4 资源保存理论 79-80

2.2.5 人-组织匹配理论 80-81

2.3 本章小结 81-82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2-97

3.1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满意度、敬业度、工作绩效的关系 82-88

3.1.1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82-84

3.1.2 总体报酬感知与敬业度的关系 84-86

3.1.3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86-88

3.2 工作满意度与敬业度、工作绩效的关系 88-89

3.2.1 工作满意度与敬业度的关系 88

3.2.2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88-89

3.3 敬业度的中介作用 89-92

3.4 “个人-工作特征匹配”的调节作用 92-93

3.5 本章小结 93-97

第4章 研究变量的测量、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 97-113

4.1 研究变量的测量工具 97-108

4.1.1 变量测量工具选择与问卷设计的原则 97

4.1.2 总体报酬感知的测量 97-102

4.1.3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102-103

4.1.4 员工敬业度的测量 103-105

4.1.5 工作绩效的测量 105-106

4.1.6 个人-工作特征匹配的测量 106-107

4.1.7 控制变量的测量 107-108

4.2 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 108-111

4.2.1 研究数据收集过程 108-109

4.2.2 研究数据分析技术 109-111

4.3 本章小结 111-113

第5章 研究样本与数据描述 113-150

5.1 研究样本 113-119

5.1.1 研究样本的特征描述 113-116

5.1.2 研究样本总体正态分布检验 116-119

5.2 量表的建构效度与信度 119-128

5.2.1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绩效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20-123

5.2.2 工作满意度与个人-工作特征匹配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23

5.2.3 量表的信度检验 123-126

5.2.4 工作绩效量表和总体报酬感知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126-128

5.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现状分析 128-135

5.3.1 非国有企业员工总体报酬感知现状分析 128-131

5.3.2 非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131

5.3.3 非国有企业员工个人-工作特征匹配现状分析 131-132

5.3.4 非国有企业员工敬业度现状分析 132-133

5.3.5 非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现状分析 133-135

5.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35-148

5.4.1 性别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35-136

5.4.2 户籍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36-138

5.4.3 婚姻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38-139

5.4.4 年龄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39-142

5.4.5 学历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42-145

5.4.6 工龄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分析 145-148

5.5 本章小结 148-150

第6章 假设检验和研究结果 150-183

6.1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区分效度分析 150-153

6.1.1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150-152

6.1.2 主要变量的区分效度检验 152-153

6.2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满意度、敬业度、工作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153-159

6.2.1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假设检验 153-155

6.2.2 总体报酬感知与敬业度关系的假设检验 155-156

6.2.3 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156-159

6.3 工作满意度与敬业度、工作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159-161

6.3.1 工作满意度与敬业度关系的假设检验 159

6.3.2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159-161

6.4 敬业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161-163

6.5 敬业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163-167

6.5.1 敬业度在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163-165

6.5.2 敬业度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165

6.5.3 敬业度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检验 165-167

6.6 个人-工作特征匹配的调节效应检验 167-175

6.7 研究结果 175-180

6.7.1 假设检验结果统计与模型修正 175-176

6.7.2 研究结果和讨论 176-180

6.8 本章小结 180-183

第7章 提升非国有企业报酬激励效率的对策建议 183-191

7.1 现阶段非国有企业提升报酬激励效率的总体思路 183

7.2 提升非国有企业报酬激励效率的管理举措 183-190

7.3 本章小结 190-191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91-199

8.1 研究结论与贡献 191-196

8.2 研究局限 196-197

8.3 未来展望 197-199

附录 199-208

附录 1 调查问卷 199-208

参考文献 208-237

致谢 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