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体育教育改革探讨教育教学论文

文萃集 人气:7.39K

摘要:个性化体育教育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因素,如兴趣、习惯、气质、性格、智能等个别差异加以影响,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理想化。个性化体育教育在于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自身机能状况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与需要,在体育教育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个性化体育教育改革探讨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个性化;教育改革

1个性化体育教育的理念1.1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由于人的个性不可能同时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同化,他总是为自己留有“可能性的范围”,有人视其为“惰性”,传统的体育教育很难对他所保留的范围起作用。如何才能接触到他们保留的范围,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影响效应?重要的是体育教育应符合学生的整体发展,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

1.2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个性化体育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认为每一个人内在应该具有亮点,运动实践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一条最能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途径,为此,体育教育需要实现开放性。首先,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自然性,将自我个性体现出来,快乐地学习。其次,突出教学的选择性。

1.3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实效性。体育教育不应仅是用有限的运动形式和方法作为学习和考试的内容,而应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自然兴趣和激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使所学能够对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兴趣、爱好、需要、天赋等都有影响作用。在体育教育中,需要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过程及途径,以及通过掌握体育经验、知识而获得运动体验,需要学生对体育教育积极地再生产,即积极练习和积极运用。

1.4培养良好的个性素质,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独特的个性,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通过要求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利用个体出于自尊的需要———总希望在竞赛中胜过他人这种普遍性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引导激励和强化学生的某些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由于竞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合理、正确地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竞赛活动,将有助于加速某些社会化内容的进程,使其多种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独特个性,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的,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要求人与人之间灵活协调、互帮互助,学会组织与管理,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关心。这不仅是集体合作性的培养,而且是德性的学习。

2个性化体育教育的实施

2.1体育教育者应把握时机,抓住感染、暗示、模仿等具有影响力的方式感染方式在群体中起着一定的`整合作用,表现为:学生不是通过有组织的蓄意压力,而是无意识地接受他人行为模式、服从这种模式。这种无意识的服从是通过传播某种情感状态体现的,它会因多次“反映”而得到加强。感染具有即时效应,如比赛时“加油”助威,可以使运动场上下达到群情激昂的程度。有学生在学习总结中谈到:在一次中长跑练习中当跑到精疲力竭时,听到老师鼓励“,加油啊,已跑完一大半的距离了”,突然来了精神,奋力跑完了全程且感觉十分良好。感染还具有延持效应,如班上有一名各方面都十分优异的班干部坚持长跑锻炼,最后竟然带动了班上大多数同学参加长跑,养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使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习成绩优异,身体健康。教学中的感染性不可缺少。作为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有良好的教法,明智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就可以产生感染。所以,通常认为上体育课应该是“学生一身汗,教师也是一身汗”的教学效果才好。

2.2多样化的教学、可选择性的课程。

2.2.1精神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实现自我精神追求的方式,与人分享精神体验的方式,尽情地进入和谐状态。

2.2.2价值课程内容:考虑到学生生存的复杂性和变化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虽然运动中获得的价值不能直接在工作、学习中体现出来,但在获得价值时,被激发的潜在能力会发挥出来,帮助找到自己的位置。

2.2.3情绪课程内容:教学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就是要创造性地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唤醒学生的人格化解焦虑、愤怒、惊恐等不良的情绪,使之处于愉悦的身心状态。

2.2.4超越自我课程内容:体育运动中的随心所欲是在严格的规范下实现的,如动作的完成要符合力学的原理;集体性的对抗要遵循规则;相互的协作配合需要搞清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只有真正地带着理智去行动,才能体悟个性的自由和超越。

2.2.5人际交往课程内容:借助运动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在协作中履行自己的责任,体悟人的交往互动所产生的效能,进而理解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和交往意识。信任和具有智慧地处理面临的问题,是自我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成长的根基。

2.2.6体育素养课程内容:体育素养会改善人的观念、生活方式和情感。它可以作为工具,调节人的身心趋向良好的状态;它可以作为途径,去发展自己未知的部分使人格趋于完善。

2.3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人格完善。在竞技中人会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天性,此时最能审察一个人的行为特征,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改变,也是这个时刻。一种劣性能在激烈地竞争中体现它的改变,如集体竞技不考虑其他成员,只为了表现自己,后来变得善于与别人协作,这说明他是真正的改变。

3个性化体育教育强调学生学会学习3.1树立适应未来的教学观。体育教育不能把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作为学生的终极目标,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某些技术、技能和知识中,学会学习。通过学习,唤起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杜威认为,单纯地把积累知识与教育等同起来是荒唐的“,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当他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教学实践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原因在哪里?在于教师的教学大多是一种竞技体育模式,其内容完全是围绕几项竞技目标而进行教学。虽然是为了学生,但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它偏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者是从每个学生身心基础出发去发展,不仅是体能的发展,而且是身心的养育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3.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运动具有自我操作性特点,人在自我操作下实现各种体育运动,并在各种运动状态下,学会生存发展。

操作虽有特定的运动形式,但运动形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此岸到彼岸的舟楫。通过运动对身心状态、生理水平、运动素质产生影响,使之获得适应未来的学习能力才是根本。授人以渔,可以用学习的迁移原理来解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必须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亦将更为主动,更加生动活泼。

4.2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固有意义,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才能摆脱“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阴影,在适应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4.3良好的个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潜在动力,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每个学生个体去完成,学生的个性不同导致学习效率上的差异。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必将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自觉。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初议[J].学校体育.

[2]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3]周学荣.论体育与个性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