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

文萃集 人气:1.38W
论治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
一、治理的不能局限于其技术层面,而必须同文化观相结合

  在治理会计的形成、过程中,研究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它的技术层面(技术)上。这种做法,在这一新兴学科的奠基和成形阶段,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这一新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框架就可能建立不起来。

  可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为了使它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发展,使它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不能只停留在它的技术层面、而必须把它进步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来熟悉和处理有关。

  众所周知,在会计领域,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并不是死的数字,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怎样形成和使用,关系到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的利害、得失甚至前途命运。①

  可见,会计题目尽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题目。通过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收集、加工、综合、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要使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首要的题目是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

  人类社会的文化可以从很多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一般以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在熟悉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其中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深层次的熟悉,是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的基石,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着他的终极追求和判别是非的标准,并由此而形成特定的行为取向。因而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都是由价值观所驱动的。例如,一个人假如确立了这样的价值观:不愿意辛勤劳动而又要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在道德上就会损人利已;在行为上当这不到目的(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得不到实现)而又别无其他选择时,就可能挺而走险,甚至谋财害命。在会计上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即“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语言”。当然,它不是原始的语言,而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字与数字、图表相结合的语言。但语言(不管是口头上的或书面上的)都只是思维的外壳,它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和传递人们一定的思想文化——包括有关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会计的功能,不管会计文献上有多少种说法,回根到底,是行为功能(behavinnd function)。会计的技术方法不管如何复杂、先进,假如它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人们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就不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任何实际作用。而要使会计的行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不是单纯靠研究它的技术方法所能奏效的,还必须深进研究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使会计研究的技术观和社会文化观相结合。

  更具体一点说,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假如在价值观上要通过“以权扰数”,达到“以数谋官”、“以数谋位”的目标,并为此而要求会计部分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那他们在道德上就不可能做到老实取信,在行为上就会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②。这样的会计题目,就不是单纯依靠改进会计的技术方法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探索题目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社会大环境中,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进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题目。否则,无异于舍本而逐末。

  二、治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本钱会计是治理会计的前身③

  本钱会计作为治理会计的前身,是化的产物。由于产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产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用度大幅度增长,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用度的分配、吸收获为本钱面临的一大困难。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本钱数据,以实现本钱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本钱计算的技术方法能够解决折旧用度的计算和产品间接用度的分配题目。在其起始阶段,这种计算是在帐外进行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由帐外计算转进帐内计算,使本钱的形成、积累与结转,纳进复式簿记的框架,从而标志着本钱会计的正式诞生。本钱会计向纵深发展,是从原始的实际本钱计算发展到本钱计算与本钱控制(治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初期,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本钱”、“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泰罗的治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形成独特的标准本钱系统。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治理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十分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