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研究

文萃集 人气:1.32W

1、师资队伍质量保障

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研究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将为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及交叉运用,顺利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各类奖励政策,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试点班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

对没有工程经历或工程经历较少的专职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派遣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这样,教师得以更新工程知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试点班的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既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企业课程或实践项目的主讲或指导工作,还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2、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1 课程体系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基础与问题描述、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工作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据上述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

为保障试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被分为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基础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在项目中承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角色,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我们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2.2 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选用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并计划联系其他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一起参与编写并出版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现已出版《ARM DS-5 使用指南》《Flash 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等,计划明年出版《Unity 3D虚拟现实设计》《OpenGL 3D 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等。教材建设全面覆盖专业课,主要涉及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两个方向。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尽量选用企业产品开发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索性实验、课外科技制作、教师组织研讨课等。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实验室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边学边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2.4 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从以试卷考试为主,改为以评价工程设计或综合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逐步向运用能力转变。考核的重点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设计能力、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等。学生通过答辩展示项目成果获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3、政策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3.1 学生管理

试点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一名班主任,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试点班实行双导师制,即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对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从三年级开始,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3.2 教学管理

1)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基础实践环节要求一人一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加答辩,评审组对此进行评价。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组完成,每组5~10 人,由教师指导,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考核方式采用小组内的项目经理打分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

2)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和检查。

试点班学生 80% 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为结合本专业的、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项目,题目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为4 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即学生一进入企业学习就可进行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检查和论文答辩

3.3 学籍管理

对试点班的学生按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学习阶段建立学籍管理机制,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措施基本不变,学校负责学生档案的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由学校联合企业兼职档案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评和登录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校内和企业学籍档案一起构成学生大学期间的完整学籍档案。

3.4 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加大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应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具体有以下措施。

1)加大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主动与 IT 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希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最新技术一并带入学院。学院将根据相关政策在工资、绩效、住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高级工程师良好待遇。另外,设立“企业教师”岗位,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并指导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2)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的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教师往返企业的差旅费以及必要的岗位工资。

3)制定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

学校制定政策,在重视学术水平高的纵向项目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实施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进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时,横向项目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学校将最终以他们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研究、知识产权、专利发明、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满足“卓越计划”要求和晋升职称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不再仅仅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

3.5 经费投入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为促进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专业按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的 1:1 配套下拨资助经费,即每个专业每年可获得教育厅 20 万拨款和学校20 万配套资金,共计 40 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开支。学校还为每个专业的试点班按每个班每年 2 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学校适当提高了承担试点班教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按普通班的 1.5 倍核算教学工作量。

学校的师资培训经费向试点班专职教师倾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政策也向试点班倾斜,同时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 2 000 元,以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费用支出。

4、结 语

为切实推进“卓越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有序地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选拔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其次,培养、引进和外聘一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素质工程专家;第三,改革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紧密结合企业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实施“卓越计划”以来,试点班的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项目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比普通班高,参与国家创新性实践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人数比例也明显高于普通班。工程实践型师资力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何提高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成本,以及如何将试点班的经验应用到普通班,让更多的学生从教学改革中受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