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文萃集 人气:2.36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而它们又在学习分数的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上。而教学难点则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我的设想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课具体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首先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数的一些知识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 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我的设想是通过小结,既能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我是这样小结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内容及学情分析:

大多数小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动、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学内容应致力于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调节他们不良的心态,让他们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另外,任何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保持自己阳光的心态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受用一生。本节课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去尝试转换角度,用积极的心态来改变情绪。关键在于学生在体验中有收获,并鼓励学生将其作为一种人生态度,

二﹑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在欣赏﹑感受﹑体验﹑尝试﹑享受几个环节中,积极参与活动,尝试在事件不变的情况下,转变认知角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从而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坚持操作,以便形成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意义,尝试在事件不变的情况下,转变认知角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在感受﹑体验中去尝试转换角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开展活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情境游戏、、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真正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与道德认识。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板块:

(一)游戏导入

1.抢凳子游戏:

2.游戏结束,采访一些同学,听听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

3.小结。

(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既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变化,以便为下一步情绪辅导奠定基础。)

(二)感受转角

⒈讲述漫画

有个老太太,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二儿子开洗染店。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脸,晴天的时候,她想到那个买雨伞的儿子,下雨的时候,她想到她那个开洗染店的儿子,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她都不快乐。

有位智者看到老太太整天愁眉不展的样子,就来出主意说:“只要换个想法便可:晴天,想开洗染店的儿子生意很好,很高兴;雨天,就想卖伞的儿子生意不错,也很高兴。于是老太太每天都很开心。

⒉问题设计:

①天气变了吗?

②两个儿子的工作改变了吗?

③老太太的心情改变是因为什么呢?

⒊引导学生回答:看事情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⒋引导学生明确:用转换角度的方法,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就能改变我们的情绪,让我们转忧为喜。

(以一个通俗易懂且意义深远的漫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文主题。)

(三)、欣赏转角: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小故事(教师打开幻灯片1)

案例1:据说在推销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第一个推销员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地说:“这些人都习惯打赤脚,怎么能买我们皮鞋呢!于是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鞋穿,看来皮鞋市场大的很呀”。于是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配以动画和录音)。

师:请问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思考片刻)。环境没有改变,人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的心态。当人遇到困难时,坏心态让你退缩,并陷入悲观的深渊,好的心态让你乐观,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可见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的好坏。良好积极的心态是乐观、热情、大度、奉献、进取、自信、必胜、有强烈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我们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学习和生活。

欣赏:《老妇变少女》《青蛙变白马》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既能为教师教学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又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自主参与,乐于学习。本设计从视觉感观入手,让学生在形式上欣赏到如果转换了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

(四)尝试转角

⒈讨论:一个市场营销员接到去和尚庙里卖梳子的任务时,他非常无奈,绝望。你能转个角度为他设计一下,将梳子推销给庙里的和尚吗?

⒉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

(当对于转变认知角度有了积极性后,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从各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使用讨论法,需要每个同学的头脑风暴。此处设计运用了体验式学习。)

3、师:我的一位邻居,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船突遇风浪,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梦想都沉入了无边的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天神思恍惚,如丢魂魄。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受变故的伙计活得有滋有味,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高兴,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师:你有什么想法?你赞同谁的做法?

(五)享受转角

⒈说说烦恼事

播放录音故事,让学生思考有了烦恼该怎么办?接着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故事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敢说,甚至连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敢于透露。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互动面比较广,而教师始终做到引而不发,接纳学生任何的观点与述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⒉小组讨论,解决烦恼

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面临的挫折不能很好的正视,但是对于别人所遇到的问题,却往往能够“侃侃而谈”,甚至是“对症下药”。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一个“出谋划策”的活动情节,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自己的烦恼卡片,请小组的同学们帮忙,“换个角度想一想”,让自己消除烦恼。这时候,学生们各抒己见,个个兴奋的出谋划策,而当局者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认清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给同学出谋划策”这一环节活动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正视挫折,才能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这一环节中,教师以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沟通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既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而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感悟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师生关系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平等、真诚、亲密。)

我设计了“问题树”这样一个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换个角度想一想”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例如:“妈妈失业了,家庭经济特别紧张起来了。(原来的认识——糟了,我没零花钱用了)(换个角度想一想——我长大了,该体谅妈妈,学会勤俭节约,是对家庭最好的帮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讨论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并消除情绪的困扰。当然,不同的学生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想法和认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在“换个角度想一想”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消极的想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更好的正视挫折,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调控好情绪。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OK,我真行!”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正视挫折,解决问题的,活动目的在于,希望每一个学生通过这节课,尝试成功的体验。(头脑风暴后,学生思路已经打开,此时把学习、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困惑抛给他们,引导他们用转换角度的方法来解决,调动大部分同学来参与,使大部分同学能享受改变角度后的快乐。)

六﹑感谢转角

flash:幸福拍手歌

教师总结:今天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一个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让快乐展翅飞翔!(全课结束)

总之,对本课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教学思路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恰当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着眼学生心理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发展。”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第X单元第XX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Who is this?

②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grand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小学英语说课稿尽在江西易公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Thisis……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andther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ther,brther,sister的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的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Step2、新知导入

1)教师把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ˊsthis?Dun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属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个主题单元“往事”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周晔在伯父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全文共回忆了她与伯父鲁迅先生在一起的“笑谈《水浒》,趣谈‘碰壁’,关心女佣”以及从女佣阿三口中得知的“关心女佣”四件事,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以及感谢!透过文本,一位爱孩子、爱憎分明、坚持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借助当时的社会背景细细体味鲁迅带给我们的光芒。

二、说教学目标

有道是“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力保证,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本课,我确立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透过含义深刻句子的解读,充分感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语文是感性的存在,通过读文悟文,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形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此,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学习文本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也是增进学生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高尚品质。

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预计分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课内容:第一课时:侧重整体感知文本,重点研读“救护车夫”部分,感受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第二课时:研读“笑谈《水浒》、趣谈‘碰壁’、关心女佣”三部分内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鲁迅高大形象,对鲁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我预先设置这样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体感知: 1、认真读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几个多音字,如冠、号、血,给它们注上拼音;

2、思考:文本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

3、想一想:读过文本,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特别由哪里感受到他的这一形象的?试着划一划,写一写。

2、读读悟悟,读悟结合

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与重要方式,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读读悟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鲁迅高大形象。

3、引导发现法

五、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主要就本课第一学时的学习来作交流: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文本,初步交流鲁迅留给自己的印象;

2、深入研读“救护车夫”部分,感受鲁迅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高大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研读“救护车夫”部分,学习作者抓动作、神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一)、直揭课题,检查预习,感知整体

1、引导读好课题

孩子们,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鲁迅侄女周晔的一篇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前我们都读过文本,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师)这样的鲁迅让你――,带着这种心情读题!

(生)幽默、同情劳动人民……

(师)……

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欲引导学生读好课题:周晔同我们一样,也感谢、敬佩,感动于她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们同周晔一起,再叫一叫――,能叫得更深情、亲切些吗?

2、归纳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在伯父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文中字里行间均饱含她对伯父的无限怀念与敬佩。孩子们,周晔于文中主要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情,分别在哪几段?师生共同提炼小标题并板书;

3、小结并过渡:文章主要回忆了这四件事,解开了周心中的疑惑: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引导给“爱戴”换词。

为什么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去!“救护车夫”片段内容最长,我们就先来读它!

(设计以上环节,一主要为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都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已至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教师的任务驱动,相信学生能读好、学好,这样课堂上就可节省许多时间,为研读重点部分留有时间与空间;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以顺利且轻松进入文本重点内容学习。)

(二)、重点研读“救护车夫”

1、走近鲁迅

要求:用心读课文第四部分前四个小节,思考:

a、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车夫?他的哪一个动作或神态特别让你有话想说?

b、面对这样的一位车夫,爸爸和伯父是怎么做的?伯父的尤其哪一个动作也特别让你有话想说,把它圈划出来,写上批注。

1)、学生读文,圈划、批注;

2)、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1、受伤的车夫,引:车夫伤得重吗?特别从――读出?待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引导学生给“捧”换词,品味;2、饱经风霜的车夫,调侃:饱经风霜是说车夫风里来,日里去,吃饱了风和霜吗?那这个“饱经风霜”我们可以怎么理解?待学生交流到一定阶段,教师作小结:是的,生活的艰辛、困苦,无形中写在了车夫的脸上,加上她此时的痛,致使车夫心力交瘁!再读,感受车夫的痛与苦。

引领:①扶、半跪,――“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导读:此时此刻,在车夫的心中,鲁迅已不仅仅一位陌生人,而如同车夫的――

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还与他的一段经历有关:(补充资料: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

②掏、叫,引导想象:鲁迅此时应该想到了什么,他还可能想到了什么?交流: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感受?

③两个“清清楚楚”,可见――

3、引读下面句子:――,引导质疑,猜:伯父的神情为何严肃?他的手半天没动,应该想了些什么?

点拨:这个黄昏,看见车夫受伤的难道就只有爸爸和我吗?――横眉冷对千夫指;

4、引读:这样的伯父在小周晔长大成人后才渐渐读懂!这样的伯父走了,难怪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

前来吊唁的有――,有――,巴金在《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这样写道:(补充资料: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永恒的感动。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深入感悟鲁迅的高大形象。

(学习这一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学“救护车夫”部分内容,我主要引导学生由车夫、鲁迅的动作、神情,感悟鲁迅的高尚品质,同时渗透写作方法。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先学后教”,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作业本》5 (有道是“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交流内容,将知识、情感积淀下来,同时及时巩固新知。)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创设情境,明白为何而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我想在这节课中,这个价值的体现,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四则混合运算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针对这一点,我就创设了跳绳比赛这个情境,意在通过学生列式解答,比较后发现,综合算式和分步计算虽然都能达到目的,可谓是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两条路是不一样的,综合算式显得更简洁、更概括,体现了它的优越性,说明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要用到的,这样设计为后面的继续学习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明确运算顺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中括号的出现是第一次,从这个符号的名称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一部分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根据这样的学习实际,我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已经知道的学生用中括号来体现它的作用,让还不知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想办法来使原来的题目跟现在的运算顺序符合。就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有一个学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号以表示区别,通过比较发现,可是可以,但区别不明显,有时候甚至会搞错,而形状不同的中括号,用在这里比较合理。这样的安排,使已经知道中括号的学生进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还没有听说过的学生从这里更明确了,它只是改变运算顺序的一个符号、一个记号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号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运算的顺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换位,培养逆向思维

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被动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师的题目,让学生当老师,来考老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想把老师难倒的心理,所以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参与,小手举得高高,而在这参与中,无形地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时时提醒,注意有效阅读

“阅读”一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用得很多,特别是高段,老师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时刻刻都含有阅读,如何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有效阅读来帮助解答问题,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1、在情境中,看完题目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哪个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来引起学生通过阅读概括要点,为问题的解决搭桥铺路。

2、在计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两个题目中,我有意让学生说说怎么样会做得更快?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比较两个题目的异同,发现在做第二个题目时可以“偷懒”,把中间的答案抄过来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学生明白了仔细阅读、认真看题的必要性,给解题速度带来了方便。

3、错例分析,提高阅读的能力。在完成了题目后,我安排让学生在数学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员错误的原因。这里的意图

一是概括存在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

二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审题的能力,判断做得对或错很简单,但要看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就不简单了,这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看、去观察才能完成的,这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1、题目的难度有所偏大,导致时间紧张

2、因为考虑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不到位。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很重要。本主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安全教育:意识告诉学生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告诉学生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二说目标

1、懂得危险无时不在,知道生活中存在危险的隐患。

2、树立安全用电、用火的意识,初步了解和掌握居家用电、用火及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识。

3、注意远离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安全,争做安全小卫士。

三说学生

学生由于刚接触新教学课改模式,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不知从何说起,加之新教学模式学生活动参与式比较强,学生接触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些事情还不会对应,在这节课中学生虽参与了活动,但表现不够踊跃。

四说设计理念

针对新教学模式,我才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加深对学生的掌握,中间加入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五说教法

采用案例,设计活动。

六说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首先以“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你觉得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入课题。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懂得生命是最重要的,自然也就回到课题。

其次在合作交流,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中,我主要紧围绕书中三个小课题进行设计。

一是独自在家由故事引入自然吸引住大家,并加入情景表演,既锻炼了学生表现意识,同时有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是远离危险,通过四个小问题的设计增强了学生防火防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应注意的问题。

三是当我受伤时,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还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危急时刻,我们自己又处理不了,需要救急时知道拨打火警电话119,然后自然引出匪警电话110,医疗急救120。

最后展示提升让学生交流这节课所学知识,从中有什么收获,来结束课文。

七说板书设计

课件显示:独自在家我不怕,礼貌拒绝不开门; 学会自护多预防,危险才会远离我;小小事故会自救,危险之时会求救。这几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又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辅导理念:

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五年级学生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左右而时常变化。因此在本课中教育引导学生心存感恩。

二、辅导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强、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的特点,确立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感谢的技巧和方法,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三、辅导内容:

本课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关注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活动感悟、情境体验的辅导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了亲情,产生了回报亲情的感恩意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辅导重点:注重感恩意识的培养

辅导难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感谢的技巧和方法

四、辅导策略: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问题,将问题作为一种资源,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积极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得。从而解决重难点。

我按照“知恩、情境体验、感恩、倾诉心声、报恩”的环节来设计,以活动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心理暗示等方法。

五、辅导过程:

(一)、知恩5/

通过“沙漠中的半碗水”的故事,学生自由谈感想,引领学生感知恩情;教师小结:故事中的老人施舍的不仅仅是半碗水,同时也是一份爱心,后者之所以能走出沙漠,是因为他怀着一份感激之情喝下那半碗水。

(二)创设情境,体验亲情、10/

出示情境:韩红的歌曲《天亮了》的来历,1999年的一次贵州缆车事件

(1999年的一次贵州缆车事件: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

讨论交流;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说说你的想法。

并全心地聆听歌曲。

教师点拔: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三)感恩,分析归纳感谢的方法 5/

回忆生活里的感动瞬间,以歌曲《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观看汶川地震时全校师生捐款录象和照片,并讲述我校二年一班的一个女孩平日里连买线裤的钱都少有,但还是借了两元钱参加了此次捐款仪式

让学生归纳出感谢的方法:有时可以是给关心你的人揉揉肩、捶捶背,或温暖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开心的笑容等。

(四)倾诉心声,15/

1.暗示导行:如果你曾在父母面前挑挑减减过,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小组交流:除父母之外,你还应该对哪些人心存感恩呢?说说曾经让你很感动的事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了你,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五)报恩,拓展延伸,情感升华:5/

1.播放《洗脚》的公益广告,使学生知道对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学生自由畅谈感想“如何去回报他人——用行动去证明”。比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揉揉肩、捶捶背,或温暖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

2.课后与父母共同填写亲情卡。深入了解你父母。在下节心理课课前十分钟小组交流。

(内容是:父母的生日、年龄、喜欢的动物、兴趣爱好、喜欢吃的食品、最大的优点、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

教师总结:细数成长的岁月,你会发现,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让我们用行动去回答、去证明。铭记恩情、回报恩情!

最后送你一句话: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体会到一丝快乐,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会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

此时让学生以《感恩的心》为背景音乐诵读以下内容: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六、

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观念的碰撞中,认知的冲突中,学生的认识获得了发展。音乐在此次活动起到了重要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更加自如,教学中遵循“平等、参与、体验、分享、成长”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们为主体,在学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设疑等,让学生们来讨论、尝试、体验、探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们在认识上、感情上、态度上积极发展,构成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参与获取技能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培养学生们的时空感知能力。

⒉技能目标:学习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使大多数的学生们能够完成动作。

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注意力、自尊、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是水平五的经典教材,掌握各种滚翻技术对适应生活和预防运动伤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它是每位学生们必须掌握的技术动作,鱼跃前滚翻在滚翻系列动作中最具观赏性,深受学生们喜爱,这对教学时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上,除帮学生们掌握动作技能外,还要注意发展学生们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本课为新授课,第一课次。所采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版《体育与健康》。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职专一年级学生们,该年级学生们在心理上已经成熟,对动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较强理解自学能力,身体素质也比初中生更全面,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滚翻动作技能,具备了学习鱼跃前滚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蹬地鱼跃腾空

难点:撑地缓冲的及时性。

关键点:鱼跃和撑地的结合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⒈直观教学法 ⒉情景诱导法 ⒊讲解示范法 ⒋循序渐进法

学习方法:⒈自主练习法 ⒉合作学习法 ⒊评价法

七、教学特色

以多维的教与学的评价创设出"激发兴趣点",充分利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维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课件、DV摄像、音乐)增强直观效果和感染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八、教学流程

⒈激发兴趣 (12分钟)

⑴课堂常规;⑵导课; ⑶队列练习(十字形,圆形,小圆圈),集中学生们注意力;⑷双人操,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

⑸游戏:护旗,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热身的目的,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准备。

⒉学习技能 (28分钟)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有意识去创设情境、设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⑴主教材——鱼跃前滚翻,紧贴学生们生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教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哪些滚翻动作?

学生们: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远撑前滚翻。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下来就将你们说的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的动作再体验一下好吗? 学生们:好

教师:同学们,你们回校上课都用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们:走路、骑自行车??

教师:那你们有从车上摔下或绊倒过吗?

学生们:有,没有

教师:若有,那你们有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那?

学生们:没有;不知道怎么做;摔就摔了,怎么保护??教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学生们:想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

绊倒时 摔下时

跳下时

学生们:议论,这是前滚翻?是跳起前滚翻?是鱼跃前滚翻???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鱼跃前滚翻

通过问答,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们逐渐引向本课的主教材鱼跃前滚翻。它贴近学生们生活,激起了学生们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们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先体验一下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然后思考:鱼跃前滚翻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同时起跳?

学生们实践:两脚同时起跳

教师:鱼跃腾空时,身体哪个部位先触垫?

学生们实践:两臂前伸,含胸,两手撑垫

教师:两手撑垫后,身体应怎样?

学生们实践:屈臂、低头、团身,向前滚翻

教师:想象鱼在跃出水面后又回到水中这段迹是怎样的?

此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们掌握情况,自己或有目的找学生们做完整动作,加深学生们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从中找出动作要点,激发

学生们去探究,提高学生们的锻炼兴趣。

同时,在小组练习中,对于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们,加强保护与帮助,或降低动作标准的难度,消除心理障碍,稍有进步,就给予掌声鼓励,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决心,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⑵辅助教材——螃蟹赛跑,锻炼学生们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腿部力量,同时培养学生们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

⒊恢复身心 (5分钟)

⑴让学生们随着动感的音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放松身心,从而使学生们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投人到新的课堂中去。

⑵学生们认真观看录像,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技术动作,教师总评。

⑶下课,师生再见,收还器材,让学生们养成懂礼貌,爱护公物的习惯

九、场地器材与运动负荷预计

⒈室内球场、电视机、录音机、体操垫若干块等。

⒉练习密度 37%左右 .

⒊平均心率:120-125次/分

十、教学反思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们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提高,在协调方面也有长进,同学之间渐成互帮互助之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课中提供了各种练习手段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练习积极性。但少数学生们由于胆子较小,缺乏自信心,不敢跃起做练习,影响到动作质量。

小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课的教材,即第四单元第一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引入,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想学生所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丰富体验,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拓展。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还要落实"两纲"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的岗位》这一课正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而且与班主任的班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二年级下班级已经开始培养班级小朋友的劳动能力了,为了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有各种岗位的体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把寻找岗位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说学情

通过观察交流发现,班中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个服务岗位,但是岗位意识并不明确,职责意识不清楚,甚至连寻找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服务岗位,所以对于集体的事情抱有不闻不问,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责任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了解岗位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能在集体中寻找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好。

四、说教法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五、说学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知识能力接受的起步阶段,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手段,如有岗位的同学自我介绍他们在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设岗位;举行岗位竞聘会以及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所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延伸拓展。

六、说实施

本篇课文,我们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设计为六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树立榜样,理解什么是岗位。

活动二:让学生明白集体的事应由大家一起做,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岗位。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级中的岗位,通过现场生生互动了解到寻找岗位的目的,应该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级学生对岗位的真实看法,结合教材中"聪明豆"栏目归纳出几条不同意见,再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从而明确寻找岗位的真正意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让已经有岗位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先让学生来了解现有岗位的职责,体验到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过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坚定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四:结合班级情况,献计献策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岗位明确责任,知道集体事情大家做。因为班级中现有的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在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在岗位上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出发,让同学帮忙想办法解决困难。

活动五:联系实际,在班中增设岗位,开展竞聘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岗位,明确职责组织竞聘。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寻找班级中的岗位,并来制定出岗位职责,然后找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发自主意识,在竞聘中进行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绪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动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并不是课结束了,岗位就定了,因此将岗位的竞聘与课后的延伸结合起来,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说策略

1、变单一灌输模式的策略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注意贯彻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和建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体,小组的讨论明理,实际困难的解决,岗位的竞聘和表达心愿等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在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板块中,黄芳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派学生做这做那,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具体的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3、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策略

课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比老师单一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把使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而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对岗位有不同理解,怎样寻找岗位以及寻找岗位的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形象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绪感染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情感。此类情境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在课的结尾部分,老师自制了一棵行动树,让学生把自己选择的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挂在树上,让这棵美丽的行动树见证我们(学生)的行动,同时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记住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最后送一首儿歌给学生"一个岗位,一份责任,时刻记住同学的信任,服务热情,工作认真,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 ,结束整堂课。在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学生热爱班级这个家,都愿意为这个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岗位责任的认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把握学生"道德情感"的脉搏,"以情动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学焕发蓬勃的生机。

TAG标签:模板 小学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