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求职保证金说“不”

文萃集 人气:2.3W

经典案例

对求职保证金说“不”

小武收到了一家外地企业发来的电子邮件,说看了他的简历十分满意,决定聘他为经理助理,月薪5000元,但希望汇款200元作为“保证金”。当小武高兴地汇款后再拨打该公司手机时,发现对方始终关机。这样,小武白白被骗了200元。

精彩分析

上述案例告诫求职者,即使求职心切也莫轻易交所谓的“保证金”。

现在很多骗子公司让求职者交保证金,理由是一旦发生求职者造成业务和客户流失的情况,损失应该由求职者分担。但求职心切的人往往在交钱后没等到上班时,就被告知招聘职位已经满了,但钱也不退还了。

实际上,这些费用应该是用人单位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即使能通过后期培训考核,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己知难而退。

虽然职场骗子令人痛恨,但是调查发现,求职者面对骗局,向工商、公安和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的只有15.26%;40%的人会采取传统的方式广而告之提醒亲朋好友;愤慨之余,到网上论坛里揭露的只有8.95%;找平面媒体揭发的`占3.16%;而多达32.63%的求职者则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有的求职者上当受骗后选择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大多数为找工作四处奔波的求职者因为已经身心疲惫,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欺骗后总是将责任归于自己的糊涂,认为与其四处申诉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上,想以此避免更多的麻烦。然而正是这一次次的忍受,让骗子更加肆意妄行。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职者虽说不能放过每一个机会,但是面对鱼目混珠的求职市场,对于轻而易举的职位诱惑、伸手可得的高薪机遇,还是应该小心翼翼。

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政府机构的重拳出击才是彻底铲除职场骗子的根本力量。

作为个人,参与应聘一定要考察招聘的公司是否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招工行为是否规范。

法律武器

早在1995年,国家就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公安以及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专家建议

找工作最好选择正规途径,切不可随意轻信在小型网站或论坛上张贴的个人信息,以防被少数不法之徒利用。要对求职目标公司的真实性进行核实,而且,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不能抱着认倒霉的心态而听之任之,这样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TAG标签:保证金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