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硕士论文提纲

文萃集 人气:1.35W

论文提纲是对于课题相关研究内容与研究走向的一个框架性的阐述与设计,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心理学硕士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参考。

心理学硕士论文提纲

心理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 5-7

ABSTRACT 7-8

绪论 11-21

第一节 研究综述 11-17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9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19-21

第一章 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现象学分析 21-43

第一节 大学生负性情绪类型及特征 21-35

一、负性情绪的呈现 21-24

二、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特征 24-27

三、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类型 27-35

第二节 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生成机制 35-43

一、人口学因素 35-37

二、生活事件 37-40

三、自我认知 40-43

第二章 负性情绪问题文化调适的基本理论 43-78

第一节 中西文化调适/治疗理论 43-60

一、西方文化调适/治疗理论 44-51

二、中国文化调适/治疗理论 51-60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调适理论资源 60-78

一、节欲虚心 60-63

二、去执放下 63-65

三、仁爱忠恕 65-69

四、修德化性 69-73

五、贵生和群 73-78

第三章 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 78-93

第一节 嫉妒情绪的一般性研究 78-83

一、嫉妒情绪的现象学分析 78-82

二、嫉妒情绪的科学研究 82-83

第二节 大学生嫉妒情绪研究 83-93

一、嫉妒情绪的表现 84-87

二、嫉妒情绪的特征 87-90

三、嫉妒情绪的病因分析 90-93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调适的方法及路径 93-115

第一节 文化调适的方法 93-105

一、道家认知疗法 93-97

二、正念禅修疗法 97-101

三、意义疗法 101-105

第二节 大学生嫉妒情绪的文化调适路径 105-115

一、用道家认知疗法止妒 107-111

二、用正念禅修疗法化妒 111-112

三、用意义疗法除妒 112-115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调适理论与实践之思 115-13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调适的理论之思 115-124

一、主体之思 115-119

二、前提之思 119-124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调适的实践之思 124-134

一、困境之思 124-128

二、排解困境的基本理路 128-134

结语 文化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134-138

参考文献 138-14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143-144

致谢 144-145

心理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二

摘要 5-6

ABSTRACT 6

导论 10-23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意义 10-12

一、 研究缘由 10

二、 研究意义 10-1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2-20

一、 先秦儒家生死观研究现状 13-16

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16-20

三、 从先秦儒家生死观角度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动态 20

第三节 研究设计 20-23

一、 研究思路 20-21

二、 研究方法 21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21-23

第一章 先秦儒家生死观概述 23-36

第一节 孔子对“生”与“死”的剖析 23-28

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23-25

二、 杀身成仁,死而后已:超越死亡的豁达境界 25-26

三、 未知生,焉知死:对生死意义的辨证领悟 26-27

四、 仁者爱人,慎终追远: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27-28

第二节 孟子对“生”与“死”的理解 28-32

一、 受正命:对“命”的深刻体悟 29

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 29-30

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态度的睿智体现 30-31

四、 舍生取义:对大无畏精神的弘扬 31-32

第三节 荀子对“生”与“死”的认知 32-36

一、 “人性恶”: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32-33

二、 始终如一:坦然面对生死 33-34

三、 制天命而用之:自由理想的延伸 34-36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36-64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态度量表的编制 36-42

一、 预测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36-37

二、 预测问卷的分析流程与操作 37-41

三、 大学生生命态度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41-42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态度量表的维度及其内容解析 42-59

一、 对自然生命的探索性分析 44-49

二、 对社会生命的描述性统计 49-53

三、 对精神生命的解释性阐述 53-59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基本特征 59-64

一、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多重差异性 59-61

二、 大学生生命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性 61-63

三、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显著内隐性 63-64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的成因解析 64-80

第一节 制约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客观因素 64-72

一、 社会环境的弊端渐趋凸显 64-67

二、 学校教育功能的滞后与缺失 67-71

三、 家庭教育的纽带影响力减弱 71-72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生命态度的主观因素 72-80

一、 生命价值理解偏失 72-73

二、 归属感缺失 73-75

三、 责任感淡漠 75-76

四、 交往能力匮乏 76-77

五、 抗挫能力薄弱 77-80

第四章 先秦儒家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其检视 80-101

第一节 先秦儒家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80-92

一、 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思想资源 80-82

二、 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价值归属 82-86

三、 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构筑精神家园 86-89

四、 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方法论借鉴 89-92

第二节 先秦儒家生死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意义的现代替他人考试量 92-101

一、 对生命认知的深思 92-96

二、 对舍身取义的反省 96-97

三、 对愚忠愚孝的剖析 97-101

第五章 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践行 101-123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101-114

一、 搭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保障体系 101-105

二、 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 105-114

(一)直面生命之“真” 105-109

(二)书写生命之“善” 109-111

(三)追求生命之“美” 111-114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工程建设对策 114-123

一、 在继承与借鉴中改进课程体系 114-117

二、 在实践与改革中挖掘有效载体 117-118

三、 在教学与研究中打造骨干队伍 118-120

四、 在管理与教化中融洽师生关系 120-121

五、 在体验与互动中激发学生活力 121-123

结语 123-125

参考文献 125-132

附录 132-135

科研成果 135-136

致谢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