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萃集>好好学习>考研>

201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考研分数线

文萃集 人气:1.87W

201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考研分数线已经在近日公布了,请进入复试的考生注意查看相关信息,并做好复试的准备工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如下:

201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考研分数线
专业名称英语政治专业课1业务课2总分
气象学   45457575300
物理海洋学7575300
海洋地质7575300
环境科学7575300
海洋生物学9090320
海洋化学9090 325
海洋生态学9090325
海洋腐蚀与防护9090330
水产养殖9090320
环境工程(学术型)9090325
环境工程(专业型)9090325
生物工程9090320
地质工程7575300

注:以上分数线如低于国家线,则以国家线为准。

复试将于2016年3月22日-23日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是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不断凝练和调整学科方向,重点在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作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设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一级博士点、9个二级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部门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研究所设有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7个联合实验室,此外,该所还设有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胶州湾海洋生物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中美联合海洋生态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腐蚀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所 獐子岛渔业 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

 设备设施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拥有科学考察船3艘:“科学一号”轮、“科学三号”轮、“创新”轮。全所科研装备超过7000台(套),总价值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专用设备2600余台(套),价值1.2亿元人民币;通用设备超过4000台(套),价值4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海洋观测设备1600余台(套),价值1.2亿元人民币;室内分析测试设备1000多台(套),价值6600万元人民币。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图书15.6万册,中外期刊1000余种,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个机构交换原版书刊300多种。同时,研究所还具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海洋生物标本67万余号,其中模式标本1100种共2300号。

国际合作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已经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挪威、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 20 多个国家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多个世界著名的海洋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与近 20 个国家和组织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 29 人次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平均每年派往国外 150 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考察、合作研究;平均每年请进约 100 位中国国外专家到海洋所工作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班。先后主持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大会、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第四届亚洲海洋地质学大会、第五届亚太地区藻类生物技术大会, 全球联合海洋观测第八次会议等重要的国际会议, 近年来连续举办了由科技部委托的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培训班。主持和参加过中日东海物质通量合作研究、中美南黄海环流与沉积、中挪海洋生物病害防治、 TOGA-COARE 国际联合实验研究、中韩黄海联合调查研究、中日环境腐蚀与控制研究、欧盟第五框架合作研究等近50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科研成果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