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文萃集 人气:2.65W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4、8、12、16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为了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素质,以胜任以后新课程改革路上的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总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构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构成过程,个性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透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1、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潜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透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平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3、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潜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潜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3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用心、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资料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决定,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此刻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持续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到达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到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潜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对教学资料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资料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状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资料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状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资料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善

尝试改善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此刻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1、教学理念的反思改善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善,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应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善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到达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善,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师生间沟通能够是言语的,也能够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潜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思考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潜力。此外,教师反思潜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潜力与教学监控潜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潜力的培养为切入口,能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潜力不断得以提高,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

转眼间,高中教学已经三年半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半中,经过朱老师、苗老师的指导,专家的殷切评课,以及自身的努力,自己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借此机会好好反思一下。

我所教的科目是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在广阔的科技空间。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认为化学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虽然化学属于理科,但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很多知识在高中阶段甚至无法探究其根本,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才能不断进步。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尊重学生的“创新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所以我会及时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当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会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将来会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考试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学生,使我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在教学中利用适当的解决途径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深化教材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觉得课前反思是教学的重点,化学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非常丰富,仅凭熟悉远远不够,自己虽然带过一轮对教材也已经比较熟悉,但我觉得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还很多,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权威,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乐趣;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既不是新教条,也不是定论,而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教材,这样既可以从教材中借鉴自己想要的教学方法,又完善了教材的实质,尽量实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和谐统一。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时启发学生进步

现实教学中,教学模式有千千万万种,不管使用哪一种模式,只要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无论选用哪种模式,都会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不要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尝试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过程,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也在进行多种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起来。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用激情点亮课堂

1、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提问,分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也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使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我会首先用激情引导学生进入创设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与自信。现在网络上流行着化学版《青花瓷》,用化学语言组成一首歌,配上《青花瓷》的调,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唱出来,那真是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该学的知识,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会在现实教学中逐步借鉴这些优秀的方法,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让我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慎重审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做法,继续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好教研会的集体力量,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5

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而在选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

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以比较典型而简单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设置没有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逻辑体系,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有机化合物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等,并没有要求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而选修模块是建立在必修2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在第一节就引入了官能团的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时,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建立与必修模块所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的联系。如何才能衔接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间的教学,是高二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了反思。

一、适当复习,建立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也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经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遗忘了必修中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经过适当的复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时,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灌输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会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都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是因为无机化学实验现象有很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也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学生引向正确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如在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演示将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进而总结甲烷出甲烷的性质稳定。同样,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可以将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甲烷的性质对比记忆。

有机化学和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利用实验引起兴趣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如家了在炒菜中为了提香,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白酒和白醋,来引出酯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教具——球棒模型

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经常用到的教具就是球棒模型,而且是非常好用的教具。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观察球棒模型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模型,可以使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等的结构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利于理解其性质。球棒模型不仅可以在新授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习题课中使用。如,在讲解二氟二氯甲烷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时,如果单纯的在黑板上画结构简式和立体结构图,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构只有一种。而用球棒模型讲解时,方便旋转氟和氯的位置,直观明了的呈现给学生。

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改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