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活动的动手做策略

文萃集 人气:6.36K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幼儿是怎样思维以及如何形成数概念的。研究表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特点,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外部动作逐渐内化于头脑中的过程。因此,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式的探索来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把握幼儿自主操作、主动探索与教师指导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学习数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倘若能把现在国际上广泛提倡的“动手做”思想科学地应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上,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活动的动手做策略

1987年,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林那·拉得曼(Leon Lederman)提出了“Hands On”(即动手做)思想,旨在使幼儿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顾名思义,“动手做”即主张让学习者通过动手 “做”来获得他想要的知识。因为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单纯靠“教”出来的,所以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受到监护的研究者,他们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来学习科学”、“教师是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和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后来该思想被运用到了科学教育改革之中,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正式引入“动手做”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革新计划。2000年11月,中国教育部与法国科学院签定了合作协议,决定开始在我国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项目。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在科学教育中提倡的“动手做”’思想难道同样适用于看起来似乎更加抽象的数学教育吗?事实上,只要认真研读我们就会发现,在2001 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并没有单独列出数学一项,而是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其中,和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关的`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数学可列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学前阶段也是如此,适用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同样也适合于幼儿数学教育。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运用“动手做”思想呢?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动手做”十分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总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某一件物品、某一种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或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创设一个利于深入的问题情境。而学习数学知识,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及的,同样应该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主动的发问中去探索和发现就在身边的数学奥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观察与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引导观察孩子并帮助他们积累智慧火花的过程。这样,教师就不再是简单地向幼儿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幼儿自发积极地“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好的开端,然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在幼儿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准备必要的材料进入下一个环节。

其次,在有了幼儿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动手之前的动脑会使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增强行动的计划性,具备明确的指向和目的。通过尽量聆听每个幼儿的想法,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先前经验及对操作活动的理解程度。当然,如果有的幼儿实在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师也不必强求,只要在最大限度发挥幼儿思维自由性的前提下,适当及时地提出建议,给予有益的启发(绝不是给出现成答案),就能达到激发幼儿思维主动性的目的。这里要强调的是,不管幼儿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给予预先的判定,或是刻意地将幼儿往教师所希望幼儿作出的答案上引,否则就背离了让幼儿在自己的思维空间自由驰骋的初衷。而是应该让幼儿在进一步的自主操作中将自己看到和发现的现象与原有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辨证的、带有条件性的答案,这样幼儿不仅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发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体会到其中的奥秘与趣味。

第三,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的速度有快有慢,对结果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动手操作阶段宜采取分组的形式。但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涉及到师幼比的问题,目前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幼儿园师幼比的总体状况还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分组的教学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预定。一般说来,教师可以从实际条件出发,尽量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及相关知识经验的多少,提供相应的材料,布置有一定水平梯度的任务。另外,知识的构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有充足材料(材料并不一定要一次性备齐,可以在幼儿自己深入的操作和探索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要求随时补充,当然,老师的仔细观察与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动手做”项目书中所说的,“幼儿是受到监护的研究者”)的前提下,给他们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此外,为了避免在活动中出现不必要的教学重点的转移,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让孩子学会一些必要的相关操作技能。

第四,和传统的操作法最不同的一点是“动手做”式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要求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及结束后,详细地记录操作过程的主要步骤与结果。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数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鼓励幼儿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录本应该人手一册,用以长期使用和保存。这样通过对照自己在不同时期所做的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能使幼儿不断反思,“边想,边做,边学”,这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数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第五,为了克服以往数学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幼儿能掌握某个单项数

学知识层面的弊端,体现“动手做”思想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还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表达与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突破教育目标的单一化,使幼儿得到多方面发展。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暗自不屑:又是一番对时兴事物的热点炒作。但笔者相信,不管是追随潮流也好,炒作热点也罢,只要认定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促进当前幼教改革的事物,无论新旧我们都要充分地利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动手做”思想科学地运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不仅值得提倡,而且应该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