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论文

文萃集 人气:3.75K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论文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自古有之,我国儒家思想中关于教育,就提倡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这个观念,在实行教育时,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先天条件和个人爱好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同个性的人才。进入现代社会后,受教育者已经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采取的是大班制,学习的是同一种内容,教师实行的是同一种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受惠面广,但对于一些有特殊才能或者不足的人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弊端。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这些人才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学的也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在管理上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主体性,将人放在首位,以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在管理方面,要从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尊严、内心感受、心理感受为主,要将传统的管束和管制,转变为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只有这样贴近人心,才能使人自主地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这样的管理,比那种如果违反了什么,就要怎么处理要温情许多,也容易使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全体教师。因为高等教育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人本,忽视教师就会影响“教”,尊重老师忽视学生影响“学”。

二、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的管理,除了要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尊严和心理需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人与物之间,要做到先人后事的原则。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做到物为人用。前几年,武汉某学校为安装空调的事,还引起社会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样浪费,学生应该要能经受得起考验。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这话就显得没有人性。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现在的夏天,高温常常达到40 度以上,超出了人体的忍耐限度,热死人的新闻屡屡发生。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不惜以生命相搏,这样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什么?再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是为了使生活更加便捷。有办法降温,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受苦?再说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习,不是为了锻炼意志。并且锻炼意志主要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理,不是和自然搏斗。有些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有各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但这些硬件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很少使用。或者对师生有过多的限制,损坏了要如何赔偿。弄得师生想用不敢用,怕万一坏了担不起责任,这样的做法就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正确的做法就是所有设施应该为教学准备,在使用前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人为损坏才负责赔偿,而不能因噎废食。在学校管理方面,制定相关管理条例,要充分考虑到师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要求师生晚上加班加点到零点,但早上不许迟到,白天不能打瞌睡,这样自相矛盾的做法就违背了人体自然规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在教学管理上还要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人才培养方式。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标,不能以毕业多少学生为目标。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好多年,但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的所学,在社会上发挥不了,又要重新学习。

针对这种现象,高等教育在教学管理上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而不是教会他一技之长这么简单。在教学管理上,高等教育的人本管理,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理论,轻视实用的教学方式,要将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管理是重视监督,忽视了激励作用;在制定教学管理和奖惩措施时,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学术管理,并且缺乏民主性,不与师生沟通,对师生的约束限制太多,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上,就要做到民主性和人性化,以体现尊重人,激励人为主,使师生自觉去维护,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师生服从。

三、以人为本管理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是以人为本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中,教师既是被管理的一部分,又是管理者的一部分。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在生活上要处处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他们,不能助长他们的娇气,这样他们会目中无人,走上社会受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树立师生互动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道德方面,要鼓励学生学习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具备“反求诸己”的自我修养,这样走上社会才能与人友好相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精神,这样的培养方式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