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化学学习过程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文萃集 人气:1.57W
关注化学学习过程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论文关键词】课程标准 化学学习过程 科学价值观

【论文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化学学习过程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化学学习过程解读
  1、什么是化学学习过程
一般认为化学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个人的化学经验为基础,接受前人的化学经验,从而使人类的化学经验得以传递、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个人化学经验,既包括学习者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的化学经验,也包括学习者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直接的化学经验。前人的化学经验常常概括为化学认识(知识),广义的前人经验还包括前人的化学学习经验(化学认知经验),它们对学习者来说,都属于间接经验的范畴。
2、化学学习过程的主要程序
化学学习过程通常由学习者的听课、阅读、观察实验或示范、思维加工、领会或体验、整理、联系、练习、实验、表达、讨论、作业以及预习、复习等内部和外部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化学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其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1)感知——预备阶段。(2)加工——形成阶段。(3)联系——巩固阶段。(4)应用——发展阶段。
  二、影响化学学习过程的因素探究
我们知道,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知识基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材和教师因素、学习方法等,这几个因素不论哪一方面有了欠缺都会直接影响到化学的学习,变成学习中的障碍。
1、知识的缺陷积累造成的学习障碍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首要条件。因为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已学过的有关化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知识点出现空缺或模糊不清,就会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
前面知识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而新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巩固,又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造成了障碍,从而形成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知识的缺陷越积越多,障碍一个接着一个,进一步学习就难上加难,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丧失学习信心。针对性措施:预习并听好新课、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强化练习,把每章每节课都学好,才能消除学习中的知识障碍。
2、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学习障碍
智力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前二种能力缺陷对学习造成的障碍:
(1)观察能力不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化学实验获取感性认识,经过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观察能力是化学学习过程的重要能力。有的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①观察无目的、无主次、无重点。②观察时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思维品质的缺陷
同学们都知道,在智力的各个因素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思维品质的缺陷主要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惯性,是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的一种既定的准备。这种心理状态形成的思维定势可表现为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迅速地连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而熟练、迅速、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积极作用的一面,可以使知识产生正迁移。例如,化学平衡的本质掌握了以后,就很容易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本质,这就是化学平衡这部分知识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的正迁移。
而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是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这种习惯性的思维使同学们在面临新问题时常常盲目地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这是一种消极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先入为主。②一叶障目。③因循守旧。④生搬硬套。
从上面几个问题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化学学习中,消极的思维定势存在面广,对学习的影响较大,必须加以克服。
针对性措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注意训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即对知识点进行反向于教材思维的考查,结论当条件,由相反方向推到已知条件,最后将各步进行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结论。还要训练类比思维,即此较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然后推测这两个对象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之处,并由一种对象迁移到另一种对象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新旧知识形成有机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3、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心理障碍
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学习落伍并不是由于智力水平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在学习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有缺陷,没有起到定向和动力作用,甚至妨碍了智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学习上的落伍。但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视,特别是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自恃学习能力较强,忽视了自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据,目前同学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懒惰心理,(2)过度焦虑,(3)自卑心理。
针对性措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报国之志,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性格,为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教材的编排顺序
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有自己的系统,这是客观世界某一领域内各种现象的本质联系的反映。教科书的内容是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从科学系统中精选出来符合教学要求的,但这些材料的组织仍然要反映该门科学的概念、原理、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有逻辑顺序的教材有两大优点,一是学生易于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也能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最终掌握这门科学的系统,认识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教材的逻辑顺序是由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过程结构四种因素经过科学地排列、整合之后构成的。过去编写教科书,常常只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没有考虑它的能力结构和科学过程结构,结果这样编出的教科书,不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开拓性人才,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经验证明,凡是违反一定原则的教科书,学生学习必然遭受挫折,影响教学质量。案例:美国60年代出版的CBA化学课本,通篇都是理论、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仅是作为理论、概念的例证出现。教材的逻辑顺序是严谨的,但十分抽象、艰深,违反了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结果学生学不会,不爱学。
这三个分化点是:
(1)第一、二章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式编得太集中,学生记不住,影响了学习兴趣。
(2)第三章的溶解度,要求学生进行同时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的析晶计算,这些习题的难度已达到高考试题水平,超越了初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学生算不出,丧失了学习信心。
(3)第五章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这段教材逻辑顺序安排不好,牵涉面过宽,而教材提供的准备知识不够,学生无法应用规律进行演绎,造成学习困难。
这三个分化点都是教科书体系没做到三序(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有机结合的结果。

TAG标签:教学 效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