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萃集 人气:7.37K

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和素质型。那么,工商管理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呢?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企业家”概念起于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的观点,后以弗兰克·奈特为代表的学者将企业家共同具有的某些特征统称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在英文表达上常常互用。

企业家精神内涵综合可表述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所形成的勇于承担风险与不断创新的心态、观念、思维等精神素质的总和,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特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所独有的、显着的、共同的精神特征,该特征使其与其他群体区别开,其主要特征是:(1)创新。

对企业家创新的认识始于熊彼特,他把企业家界定为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这个观点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在继承熊彼特思想基础上,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精神特征,其本质就是“做不同的事”。

(2)冒险。

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是成为企业家的重要条件。

理查德·坎蒂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精神与风险紧密相连。

很多着名企业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凭着企业领导者冒险精神发展起来的,如IBM、海尔等。

(3)合作。

合作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

艾伯特·赫希曼认为,企业家有很强的合作能力。

尽管企业表面上表现为企业家一个人在管理,但企业家在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采用的是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4)敬业。

马克斯·韦伯提出,企业家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事业,生存不是他们经营事业的原因,获得财富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强烈的事业心是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不竭动力。

(5)执着。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名言表明,在目前信息指数级爆炸的时代,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无论经营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家都必须积极面对。

(6)诚信

无数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是配置社会资源效率最佳的经济运行方式,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强大的法律制度和信用保障。

任何商业活动缺乏诚信,都会产生很大的道德风险和很高的.交易成本,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真正的企业家十分重视商业活动中的信用问题,并将遵守法律制度与信用关系当成自己应遵守的责任,在公开自由竞争和不能有欺瞒和诈欺的商业规则下,运用资源开展商业活动。

二、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建立在企业家精神内涵、特征分析和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先进经验基础上,以及国内目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更精确要求,基于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构建。

1.客观认识学生个性发展企业家精神首要是创新精神,个性化特质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产生的基础性条件。

个性是个体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其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品质常常与创新素质密切相关。

由于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的传统教育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差异、特色。

工商管理教育不仅要在学生自主意识、自由探索热情等方面给予鼓励和保护,而且要关注知识视野的拓宽、持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不断探索问题意识的引导,从而使更多学生呈现出个性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