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论文

文萃集 人气:2.63W

摘 要:一、研究背景 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一话题,在西方的理论界与经济界一直有学者专于研究。对于如今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企业的改革状况来看,国内的专家同样也对此有了较大的关注度,大部分的专家的观点为操纵便是盈余管理的只要概念,一大部分因素是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论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毕业论文发表,发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一、研究背景

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一话题,在西方的理论界与经济界一直有学者专于研究。对于如今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企业的改革状况来看,国内的专家同样也对此有了较大的关注度,大部分的专家的观点为操纵便是盈余管理的只要概念,一大部分因素是因为目前资本市场的质量报告不高。少数的学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较为中型的概念。盈余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操作性,很多企业习惯把它和企业信息真伪、和利润的操纵联系在一起,却忽视了它正能量的作用。公司的管理阶层如果能够将盈余管理合理的运用,那么它带给企业的将不只是消极一面,更多的是对企业效益的推动。目前市场经济萎缩,竞争愈发激烈,信贷资金急剧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盈余管理这一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抑制应该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在最大限度上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只身的竞争能力。

二、理论概述

首先,了解盈余管理的含义,这对盈余管理的分析有很大的作用。业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会计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来进行控制或调整,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根据以上观点,我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以及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公司的经理人员和董事会,是盈余管理的主体。他们有权决定用什么会计方法、怎么去运用、以及企业的盈余信息的.披露。在一定情况下也会有会计人员参与,但是本身没有决定的权利,只是负责协助完成。由此可以看到,对因此可以明显看出企业盈余管理承担主要责任的为管理当局。我们公认的会计的原则、方法以及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是盈余管理的客体。我们必须在同时拥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再来分析盈余管理。对于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的划分是这样的:时间因素包括运用会计方法的时点以及发生交易事项的时点;空间因素包括公认的会计的准则与方法。为什么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还是会计数据的本身,是因为盈余管理综合运用了会计以及非会计手段来实现会计的调整和控制。所以说,盈余管理其意也是指对会计数据本身的一种调节。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为的就是可以获取私人的利益。而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需要一些手段和方式间接的完成。而这些手段与方式就包括了通过盈余管理来使得企业减少税负、得到借款以及获得一定的担保等。

三、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方法

建立会计准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防范盈余管理,那么之所以颁布新会计准则,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同样也是为了可以更加明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在为了提升会计的选择以及职业判断使得其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纵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会增大企业的管理阶级会借助运用公允价值在新的领域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二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因为会计的选择方法变得更多了;三是盈余管理的手段会增加,例如非经常性的手段就是其中之一,原因是由于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界限的模糊。

(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为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很完善,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引入到了新的会计准则当中。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从“公允价值”的实质来看,我们需要通过人为的判断来处理其中的问题,那么从主观上的判断,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一定小于其定性因素。故本身是否公允其实难以判断。更何况对于相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而言,是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这些因素可以让上市公司有较大的操纵空间,那么,它就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无形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规定将开发阶段支出和研究阶段支出,定位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区分,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可以自主创新。其中开发阶段支出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便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研究阶段支出在发生时便计人当期损益。虽然在会计准则中从理论上对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是有一定的定义的,对于研发支出中符合资本化的条件也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区分开支出与研究阶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当企业需要降低其业绩时,便要增加费用化的支出;相反,则需要提高资本化的支出。对于无形资产而言,需要依据公司相关的人员运用其职业的判断来对它的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做出相应的预估。所以上市公司需要进行盈余管理,便需要证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者方法需要改变,然后就可以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对业绩进行调整。

四、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一)建立完善并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在未明确规定或规定含糊不清时会产生盈余管理。现有的会计准则由于相关的规定不够具体明晰,有过多的选择性,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这让企业的管理当局操作盈余有更多的机会。为什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么严重呢?是因为将体制上的原因除外,还缺乏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并且健全的会计准则。所以,应当进一步修订,然后不断去完善会计准则,尽量的使得会计准则中可以用来选择的会计程序与会计方法变得更少,对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进行压缩。并且当经济的发展以及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时,就需要会计准则及时有效的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会计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在某些环境中个别会计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和影响,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认识和区分会计造假和盈余管理。会计人员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会计理论,特别是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且可以完成实际的操作,真正能够做到将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

(三)建立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可以建立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用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监事会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切实地进行监督,对经理进行约束和督促;建立并且完善独立的董事制度;充分的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或者建立审计委员会,而且对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要不断的完善,切实处理好经理,董事长和股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降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

(四)对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制度与管理者报酬制度进行改革

在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考核中对于利润指标极其重视,而利润又是通过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所以应计项目管理便很容易产生。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分的利润可操作行为,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结合且有效的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论

在通过分析盈余管理的一些理论问题,我们知道了盈余管理在如今的企业中是一种常用的会计手段,由于我国现在会计的发展,出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的目的和手段方式使它具有俩面性,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后,我们需要更加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有足够的重视感。我们在进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公司的治理有足够的重视。在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有很多人不赞同盈余管理的行为,因为其在本质上是一种投机主义。盈余管理的应运也将长期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研究和总结。以适应各种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引导企业更好的发展。帮助企业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不断的树立企业的新形象,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