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

文萃集 人气:3.11W

一、 正确把握提问的频率

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不仅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率,也反映了课堂节奏的快慢。课堂节奏是影响课堂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会出现注意不稳定或注意范围狭窄的现象。而且,我国学生是在缺少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再加上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因此保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和稍高的提问频率十分必要。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调控全班学生的行为,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成为督促学生时刻准备回答问题的信号,或是指挥学生个体答、集体答、依次答或随即答的教学指令。当然,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应接不暇,还容易使学生对提问产生紧张和厌倦的心理,而且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频率要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节奏相适应,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做相应的调节,做到起伏有致,快慢相谐,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二、 合理把握提问类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类型较为丰富,其中课堂秩序性问题运用较多。这种问题旨在落实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活动和检验学生的理解状况,例如:let’s sing a song ,ok?/let’s play a game, understand?/ Who can read ? 等,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学生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学习基本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练的机会,例如: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朗读或者做简单替换,此提问,只要求学生做出快速和正确的反应。故而,多数情况下,教师可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 ,the whole class”等提问方式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从而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程序性问题的'提问形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

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课文理解性提问和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比例,即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课文理解性问题是教师就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教师运用此类问题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提供导向,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听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而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 Why do you like it?”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从大脑中搜寻相关的词汇,而且在聆听不同答案时也能扩展其词汇量,进而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的过渡,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 巧妙把握提问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以free talk 的形式,通过与学生回答交流,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学习主题,例如:在教学do you like +doing 句型时,教师可以用如下富有启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导入新课:“I like apples/bananas? Do you like apples?”/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port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at do you do after class?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y do you like it?”通过提问引出 do you like +doing 句型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解疑愿望。

例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句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再问学生:“what’s this? 他们可能会回答”It’s a zero /circle...”接着教师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他们可能会回答“It’ a cake /an apple...”最后,教师在圆内画长、短针或者标上数字,学生便会马上领悟:It’s a clock.”进而引出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2. 新旧知识过渡提问

教师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时应衔接自然,多角度和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横向、类比、逆向和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利用已学知识去创造和探索。所以,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有利于突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3. 强化重点时提问

一般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句型)就是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训练内容,教师备课时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并以此为主线,联系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其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让学生反复操练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 灵活掌握提问策略

1. 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从提问的策略上讲,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应目光扫视全体学生,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保证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问”,实行分层次教学,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操练的机会,并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深浅程度上有所差异。

2. 设置情景,化难为易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精心简化问题语言,使用学生能听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表述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板书和多媒体等直观演示以及表情、手势和动作等体态语言创设情景,以降低语言的难度,使学生在情景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回答。

五、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Christmas”这一课时,教师拿出一张圣诞贺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I got a postcard yesterda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学生的发散思维会由这一张贺卡而延伸开来:“where is it from? What does it say?...”教师顺着学生的提问自然过渡到有关“Christmas”教学内容的学习。

总之,教师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要求教师和同伴予以解决。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外,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可以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互助。课堂提问最终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做到把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无差别的教育氛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也才能具有生命力。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