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文萃集 人气:2.83W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首先分析教育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任务及其特有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新探索,并阐述其实施方案、实践案例等。最后论述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素。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创造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正日益迫切,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依托、时代进步的动力。然而创造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密切相关。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技术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中的教育技术学与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育的整合正不断成熟,但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某种程度上仍缺少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至今仍是高等教育传授知识的重要和主要途径,即便是未来即将普及的网上大学、虚拟课堂也仍需以课堂教学作为依据和参考。同时,它也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应随课堂教学模式而异。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因此更强调突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因而学生成了核心主体。而不论谁成为中心主体,师生各自的任务和目标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辨证统一的。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同其它学科专业的任务一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谓显性任务即塑造学生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的认知结构;而隐性任务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研发能力,以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科技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熏陶等。但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还应有一项重要的、也是常被一些教师忽视的,同时亦是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的任务,即不仅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科学有效的“建构者”,而且逐步成为各类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这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解释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即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如何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

    所谓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者”是指能够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信息加工、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主动进行认知结构的塑造。而帮助学习者克服认知障碍、固着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等则是知识建构“促进者”应具备的能力。因此,这对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和强化,使其逐步成长为知识建构的科学、有效的促进者。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模式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应采取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会更有益于完成上述任务呢?首先,它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完成课堂教学(显性和隐性)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促进者”所应具备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成为“促进者”所应具备的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次,这一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知识类型是多样的,学生的认知风格不是单一的,应有相应的变量控制机制。再次,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但同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其主动地由一名成功的知识“建构者”逐步发展“促进者”的能力。最后,应重视评价反馈环节,总结分析是认知策略建构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强化、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方案实施过程

    实施该课堂教学模式方案的操作过程为:(1)备课: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基本信息,如:基本概念、原理、重点、难点等,本课各知识点及其类型和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位置、作用,尤其是知识建构的线索、方式、方法、辅助条件等。然后,根据以上信息选择、确定适当的教学活动(包括创建学习情境、选择知识建构方式,如探究式、发现式、协作式、研讨式等)。同时,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要求学生能够对预习内容进行知识分类、总结归纳。所以课前准备阶段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信息加工与教师对本节课程做全面深人的设计—两者同步进行的过程。(2)授课:先由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然后按预先设计的方案组织学习活动过程。具体方案以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例如,本节内容是本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属理论性较强的陈述性知识,适宜采用问题驱动、专题讨论、分组探究的建构方式)。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的'若干个(3个左右)协作小组中进行。每一小组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项:其一,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如何科学有效的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应通过组内协作来消除各自的认知障碍,完善认知结构,寻求最佳的建构途径。其二,表现形式的分析,即采取怎样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使之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记忆更牢固,从而优化认知结构,使知识建构的质量和效率更高。正是通过这两项主要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成为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者”,并逐步具备知识建构“促进者”的能力。(3)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各小组通过分析、总结形成一个小组学习方案作为完成上述两项学习任务的成果。可通过组间竞争、方案试行、分析比较,由师生共同选出最佳小组方案。最后经教师分析总结、评议反馈,并提升至一定的理论层次,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预期培养效果。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现以教育技术学专业选修课(数字电视技术》中“交互式电视技术”一课为例实践上述模式。

    首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并阐述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1)内容提要: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实现非对称双工形式的新型电视技术;(幻基本概念:交互式电视(IT'V )、节目式交互式电视(点播电视VOD),VOD系统组成、视频服务器、ATM通信系统、机顶盒;(3)基本原理:视频服务器的结构功能,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结构与设计及工作原理;(4)重点:交互式电视的体系结构;(5)难点: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结构与设计及工作原理。并说明本节内容在本课程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有更深人的认识,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